首页 > 80年代:我开局拍卖了工厂职务 > 第219章 新加坡的详细情况

我的书架

第219章 新加坡的详细情况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这些人在听到自己的收益后,都十分惊讶,他们在内地哪怕医术高超,一个月也就赚一两百人民币而已。
这些钱除了他们一家老小的日常开销,真的就不剩下什么钱了。
现在没想到包吃包住不用花什么钱,还有额外的工资拿。
他们一个个的对朱迪锐都是感恩涕零,不过这些人对于那几个神医,有那么高的工资,并没有太大的反对。
他们毕竟在一块待了半个多月的时间,谁有没有本事自然是一清二楚的,人家有本事就能多拿些钱。
所以他们并没有过于嫉妒,而是羡慕,并且也想要进步,拿到和他们一样的工资以及身份地位。
很快这次会议便开完了,当然朱迪锐也没有将这些人直接安排到新加坡那里,毕竟那里的医院和学校还在改造期间。
再过几天也不迟,正好让他们互相再熟悉一下,并且分配一下任务。
等到朱迪锐返回公司的时候,正好看见吴瑞奇回来汇报情况。
自从前段时间,朱迪锐让吴瑞奇亲自前往新加坡打听消息后,已经有两个多月时间了。
这段时间朱迪锐也没有急切的询问,而是等吴瑞奇的消息,现在终于等到了。
经过吴瑞奇的汇报,和查看了一番详细的数据后,朱理锐对于新加坡,也算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。
新加坡,是东南亚岛国,世界重要的转口港及联系亚、欧、非、大洋洲的航空中心。
位于马来半岛南端、马六甲海峡出入口,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,其中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.5%。新加坡岛东西约50千米,南北约26千米,国土面积735.2平方公里,差不多2/3个香江这么大。
新加坡政治体制为议会共和制,首都为新加坡市。截至1983年,新加坡总人口约364万,公民和永久居民307万,华人占74%左右
新加坡以符合都市规划的方式,将全国划分为五个社区,定名为东北、东南、西北、西南和中区社理会。
说白了新加坡也就一座城市而已,以一座城市来命名一个国家。
新加坡的政体是议会共和制。这一政体源自英国殖民政府时期,其特点是立法、行政和司法的三权分立制度。
在立法方面,新加坡有总统和国会;在行政方面,有总统和内阁;在司法方面,有最高法院和初级法院。尽管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在形式上不完全分立,但司法机关的独立性受到宪法的保护。内阁成员集体对国会负责,并接受国会的监督和质询
所以新加坡的最高领导人就是总统,行政权力则掌握在总统和内阁手上,虽然说有国会,但国会也只有立法和监督的权力。
虽然新加坡比较小,但是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,他的军队还是比较齐全的,海陆空都有。
陆军总共只有一个旅的士兵,大概3000人,其装备L1A1自动步枪、斯特林冲锋枪、L7A2通用机枪、LAW劳80反坦克专用火箭筒…………
新加坡陆军装备的,这些武器,大部分都是二战时期英国的主要装备,当然也是现在英国陆军的主要装备。
新加坡并没有装备装甲车,坦克,火箭弹、导弹车等重型装备。
空军战斗人员仅仅50人左右,但配套的工作人员却超过了1000人,包括但不限于地勤、后勤、塔台、指挥部…………
空军装备的战斗机包括鹞式战斗机、山猫海王直升机、海王直升机。
新加坡装备的鹞式战斗机,当然只是出口型:包括鹞MK50(即AV-8A)、GR.MK5(即AV-8B)、MK52、MK54、MK55、MK60,以及英国海军的“海鹞”系列等。
总的来说,这空军实力还是很不错的,最起码可以在自己领地上飞飞。
海军实力是最为雄厚的一个,新加坡毕竟是岛国,而且他还是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。
海军人数达到了5000人,其装备的战舰包括虎级巡洋舰、半人马座级航母、胜利号战列舰、巨人级铁甲舰、阿贾克斯级铁甲舰。
这些都是二战时期,英国海军的主要的装备,不过其实力还是很有保障的,让新加坡借此威慑附近海域,还是没有问题的。
看完新加坡的军事和政治实力后,朱迪锐不由的点了点头,又开始查探起新加坡的商业。
这个时候的新加坡,主要以制造业、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主。
制造业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支柱,特别是在电子、化工、石油化工和精密工程等领域。新加坡通过吸引外资和技术,发展了高效的制造基地,生产出口到全球市场的各种产品。
服务业在 80 年代也迅速发展,包括金融服务、贸易、物流、旅游和医疗等行业。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,吸引了众多银行、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的进驻,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。
此外,新加坡的港口和航运业在 80 年代也非常活跃,成为全球重要的物流枢纽之一。旅游业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兴起,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。

总的来说,这个时候的新加坡,通过多元化的经济发展策略,在制造业、服务业和金融业等领域取得了显着成就,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基础。
朱迪锐看完新加坡的整体情况后,还是十分满意的。
虽然新加坡的地理面积并不大,人口也并不多,但是他毕竟占据了马六甲海峡,这个重要的航道。
在商业方面,新加坡还是有很大可取之处的。
而且1980年开始的航运业凋零,直到现在还没有回暖的迹象,新加坡这里虽然是重要的航道。
但是这里的许多航运业的公司,都处于破产的边缘。
朱迪锐正好以航运业为跳板,进入新加坡市场,这样不仅可以顺理成章的进入新加坡市场,不引起外界的怀疑。
而且更重要的是,朱迪锐可以趁势吃下这块大蛋糕,因为朱迪锐清楚这次航运业的凋零已经到了末期,过不了多少年,航运业又会再次兴起。
当然航运业,也只是朱迪锐进入新加坡的一个跳板而已。
朱迪锐真正看中新加坡的,是另一个行业制造行业,准确点来说是电子制造行业。
朱迪锐清楚未来是信息化的时代,而信息化的依托就是电子产品。
而现在朱迪睿虽然已经有了很多成果,比如个人计算机领域,就已经走到了IBM之前。
朱迪锐的公司,虽然能造出顶尖的个人计算机,但是这个人计算机的制造,70%都是依靠进口,高端科技也只有芯片、显卡这几种而已,更多的反而是塑料。
这也是朱迪锐想要拿下,新加坡电子制造业的原因。
这个时候的新加坡,在电子制造行业已经迈出了很大的一步。
新加坡可以自行生产的电器,包括电视机,音响设备、计算机、电子元件、家用电器等。
虽然这些产品并不如何高端甚至连出国门都十分困难。但是他们能造出这些东西,就说明他们的基层产业比较齐全。
只要拿下了新加坡的电子制造业,那么就可以很快的弥补朱迪锐公司,在这一方面的短板。
而且朱迪锐也可以,借助信息时代来临的大势,直接掌控新加坡,成为新加坡的财阀,无冕之王。
朱迪锐之所以这么做,也是有着韩国的借鉴。
显示韩国的十大财阀中,有6家都是以电子产业为核心的,比如三星集团、LG集团、SK海力士集团…………
从这就能看出掌握了电子制造业,未来朱迪锐能达到的地步。
只要日后朱迪锐以电子产业为核心,逐步扩展到方方面面,那么一个顶尖的财阀就这么诞生了。
看完整体情况后,朱迪锐还是对于自己,当初能确定新加坡这个地方,作为自己财阀建立地十分满意。
这个地方实在是太适合,朱迪锐未来发展了。
进入点不显的特异,还有一个可以弥补朱迪锐短板的电子制造业,更重要的是这地方的军事实力并不强,政治方面也不是独裁制度……………
朱迪锐询问完自己的疑问后,看着风尘仆仆的吴瑞奇,不由的说道。
“吴指挥使,你这件事情做得很好,这段时间辛苦你了,等会出去你去找财务领一份奖金,回家就可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。
新加坡未来是我们主要的发展方向,你要时刻注意新加坡那边传来的消息。
如果有什么特殊情况,一定要及时和我汇报,就算没什么特殊情况,你每个月也要整理一份情报给我。
对了,新加坡那边还只是一个百户吧,你把他加到千户的位置。
还有新加坡那里的情况不同,我们除了在商业方面,也需要往政府和军队里掺些自己人。”
朱迪锐知道自己就算不这样说,吴瑞奇也会往政府和军队里,弄一些自己人的。
但是朱迪锐提了出来,吴瑞奇就会更加重视。
“好的老板,这方面我会注意的。对了,日本那边还需要继续派人过去吗?日本现在已经有两个满编的千户所了。”
朱迪锐听到这个问题后想了想,还是点头说道。
“再派一个千户口过去吧,这个迁户主要在当地招募人手,主要以银行、地产、黑帮、社团这几个为主。
凑足三个千户所后,就不必继续往里面加入人手了,只要维持好这些渠道就可以了。”
虽然安排3000多人是有些太多了,但是这些人,很多都是作为双面间谍。
就是领着一份朱迪锐的工资,给其他人打工,偶尔透露些消息出来,或者帮帮不太大的忙,赚取一些钱财。
实际上日本那里,属于锦衣卫直属的人并不多,最多也才几十个人而已。
这也不是朱迪锐钱多烧的慌,而是朱迪锐想要维持好这些人。这些人都是朱迪锐未来,可以快速抽身而退的渠道。
就比如银行,如果东京泡沫快破裂的时候还跑不掉,那么就只能依靠银行来兜底了。
再比如黑帮和社团,这些人都比较封闭,甚至许多的社团相互之间互相敌对,他们很少会直接交换信息。

等到炒房热炒起来的时候,朱迪锐可以将房子卖给这些激动上火的黑帮,这将是朱迪锐最大的销售渠道。
因为黑帮这里并不容易泄露消息,没有人会太过于关注这里的情况。
还有更重要的一点,黑帮交易大多是通过现金,这样朱迪锐转移资产的时候,就不会太过于艰难。
往房地产行业掺杂些人手,这就是为了自己手上,拿十几块土地做打算。
有了这些人出卖消息,朱迪锐也就能清楚的知道,这些公司的底线在哪里,可以更好的以最高价,将这些土地卖出去。
当然朱迪锐也想过,这样做完,这些人的后果。
到时候朱迪锐拿着那么多钱跑路,东京泡沫破碎后,无数的人都会将仇恨的情绪,转移到朱迪锐为首的,这群炒房人身上。
相信到时候朱迪锐,已经成为新加坡的财阀,这些人就是在不甘。对于这种正常的商业行为也只能默默同意。
但是他们的怒火,也只能放在这些二五仔的身上。
不过这就与朱迪锐无关了,朱迪锐在走的时候会将他们一同带走。至于他们愿不愿意离开故乡,这朱迪锐就不知道了,不愿意离开的,朱迪锐也不会勉强。
在商议完日本的情况后 ,朱迪锐挥了挥手,就示意吴瑞奇下去休息。
朱迪锐思考完新加坡的事情后,又开始处理起集团的事务。
现如今,朱迪锐有了30个秘书组建的智囊团,朱迪锐的任务就轻松了很多。
现在朱迪锐内部的情况,就是集团旗下的那些公司总经理们,将公司遇到的事情和需要批复的文件,传到几个秘书手上。
李欣悦这4个秘书处理完事情后,将需要批复的文件审核完,单独列出来。
将需要处理的事情,批复一个合适的处理办法,然后上传到朱迪锐这里。
当然朱迪锐是不会亲自看的,毕竟这么多文件,不细细审核,怎么可能看完呢?
所以朱迪锐想出了另一个办法,这些文件,先让那30个秘书组建的智囊团审核一遍。
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