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农门悍妻有点田 > 第八十二章 乱了的阳城

我的书架

第八十二章 乱了的阳城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  云锦的话应验了,接下来阳城的粮价开始涨价。

  顾家宅里,去年的收成,有大部分被卖了钱,想着家里一家人的开支,还有三儿子要读书,所以秋收时就没有犹豫。

  现在发现粮价要涨,手里正好有钱,顾母就想着赶紧囤些去,云锦一听,立即上前制止。

  “娘,若是个个都这么想,都跑去囤粮,那原本可以供应的粮食就供应不足,还就真的越涨越高了,所以咱们先不急。”

  “虽说眼下田地里没有出产,正是播种的季节,但是咱们家还够吃,能等这一波粮价过去。”

  云锦的话,大嫂二嫂却是不认同的,顾盛不在,大哥和公公却是不太爱说话的人,一时间急坏了云锦。

  毕竟她才是知道内慕的,这是粮商的手段,她都看到粮商运来了多少粮食了,就是这么故意的造成恐慌后,将手中的粮食脱手,赚上一笔。

  就在顾母犹豫间,坐在一旁不出声的顾平竟然接了话,“娘,三弟妹的话也不无道理,恐怕又是这些商人的鬼点子。”

  赵氏一听丈夫这话,郁闷的开口:“三弟妹说什么都是对的,你能保证以后粮价不会再涨?”

  云锦看向二嫂,“二嫂,我无法保证,毕竟粮价涨得越高,粮商就越赚钱。”

  赵氏却是郁闷的说道:“你这说的什么话,一但这么涨下去,百姓还有活路,又不是秋收时节。”

  赵氏瞧着很生气,其实她开始也不是要对这个计较,就是自家丈夫不帮着她,还帮着三弟妹去了,她就不舒服。

  尤其最近丈夫总在她面前说三弟妹读书识字的事,她心里越发不舒服。

  云锦不想再与二嫂打嘴仗,而是看向顾母,说道:“娘,咱们家的粮食我估摸了一下,着实不行的话,咱们喝西汤也能吃到秋季,不要去囤粮,这样只会助涨了这风气。”

  赵氏也看向了顾母。

  大嫂听到云锦这话,又偏向她这边了,说道:“娘,家里还有一地窖的红薯,也能吃好久了。”

  顾母还是听二儿子的,二儿子也是读书人,他若觉得不妥,也不会是非不分。

  “那就不买了吧,且静观其变。”

  早饭也吃了,眼下也是顾平和云锦去私塾的时候,两人起了身,赵氏也立即跟着起身,说道:“我今个儿也去私塾里帮忙吧。”

  顾平一听,沉着脸看向她,“你是会抄书还是会教书,去私塾只会让孩子们分心。”

  顾母一听也觉得对,就将二媳妇叫住了,还吩咐道:“买了几匹布,在家里跟着我做衣裳。”

  赵氏相当的难看,却又不得不应下。

  顾平和云锦一走,赵氏乘着婆母去了后屋,她立即出了门,倒也不敢走远了,而是到了外头街上,遇上乡里人,给她娘家传个话去。

  赵家靠教书度日,没了顾平在,私塾里的学生少了不少,眼下退了束脩没有多少余钱了。

  赵氏得将粮食涨价的事告诉家里人,他们家可没有存粮,田地本就不多,吃不到秋季。

  捎完了信,她才回到顾宅里,一整日陪在婆母的身边,再不敢随意的出门。

  赵家人收到女儿的消息,去城里一打听,粮食真的涨价了,赶紧带着儿子去囤粮,粮铺都挤满了人。

  排队到了街头,上午和下午是两个价,这还不把街坊们给吓的,囤粮的人更多了。

  赵家母子从粮铺里终于抢出几袋粮食,却是头脑一冲动,付了高价钱,还高兴着自己买到了粮食。

  母子二人平素舍不得坐牛车,这会儿也花了钱坐上牛车往乡下去,对手中的粮食可是宝贝的紧。

  阳城地方父母官何林成得知街头疯买粮食的百姓,心里那个担忧的,在书房里来回走动。

  此时长随上前传话,顾师爷来了,当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递枕头,何林成立即将人请进来。

  顾盛上前行礼,何林成连忙制止,一脸焦虑的说起这粮价该怎么办,这么下去,百姓日子不好过,这是要乱套了。

  没想顾盛却是面色不改的在一旁静静地坐着,等何林成说完,他才开口:“倒也不难,我今日前来,就想大人告示出去,有一批官粮要平价售卖。”

  何林成一听,面上一惊,忙说道:“哪来的官粮?”

  顾盛平静的看向他,“大人,没有官粮没有关系的,重点是这消息一出,粮铺就无法涨价了。”

  何林成却觉不妥,“可是我手上并无官粮,万一粮商捂着粮袋不卖了,我该如何收场?”

  “大人,莫急,我一定能为大人想到办法筹到粮食,所以就算没有官粮,我也能变出官粮来。”

  何林成看着胸有成竹的顾盛,一脸郁闷,他这是将他的官帽押在这上头了。

  但若不公布这样的消息,那还不得更加乱得不成样子。

  何林成没法,只好叫来官差,赶紧出去帖告示,一切都靠顾盛怎么办了,但愿商粮能着急赶紧收手。

  于是告示贴了出去,一时间告示栏前围满了人。

  那些准备囤粮的百姓开始收手,有些犹豫不定。

  有人问道:“官粮够么?”

  别不够了,到时候粮铺也没粮了,粮铺可是开了口的,就在这十日内,卖完就没了,说是北边去年闹了灾,南方又涝,才会如此。

  这样的疑惑有不少,一时间告示栏前围过来的人更多了。

  倒是粮铺里抢买粮食的人少了,没想粮铺就势关了铺门,瞧着意思今个儿的量已经卖完。

  街坊百姓忧心重重。

  骡子坡,自打赵家囤了粮,大嘴巴的赵母将此事告诉了全村人,那些本来有余粮的也被说动的人心惶惶,都跑去囤粮去。

  转眼村里人去城里,发现粮铺关了门,那叫一个急的,有好些人当天夜里不回来了,就等在粮铺外头。

  第二日日上三竿了,粮铺也没有开,原本还在犹豫不定的街坊百姓又跑粮铺外来了,排队的人多了,那这就成了事实。

  没有相信有官粮,因为从来没有过的事,而且有人谣传,那只是何知县故意这么说的,不然,他拿出官粮来,货在才能安心。

  终于粮铺的门开了,没想才一日光景,粮食又涨价了,是昨天价格的两倍。

  钱不是钱,但人得活着,粮食得有,不管是粗粮还是皮糠,也得买。

  骡子坡的村民买了一波回去,又告诉了村里人,说粮食难买,价格又涨了,于是原本不缺粮的村里人也忍不住上街抢买上一两袋备着。

  而赵家却是高兴坏了,他们买的粮价虽然比平时的高了不少,但于现在来说,是赚的。

  越贵越要买,这是一个普遍的心理。

  一时间阳城乱成一团,比昨个儿更疯狂。
sitemap